电线线径、电机功率与电流的关系

在电气工程及日常用电环境中,电线的选择至关重要。合适的电线不仅能确保电路的稳定运行,还能有效避免因电线过载引发的安全事故。探讨电线线径与载流量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您在电气设计、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做出更科学、更安全的选择。

一、电线线径与载流量的基础知识

(一)电线线径的定义

电线的线径通常指的是电线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线径是衡量电线能够承载电流能力的重要参数。线径越大,电线的电阻越小,能够承载的电流就越大。例如,常见的电线规格有1.5平方毫米、2.5平方毫米、4平方毫米、6平方毫米等。

(二)载流量的定义

载流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线能够安全承载的最大电流值,单位为安培(A)。载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电线的材质、线径、敷设方式、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如果电流超过电线的载流量,电线会因过热而损坏绝缘层,甚至引发火灾。

(三)电线材质的影响

常见电线的材质主要有铜和铝两种。铜的导电性能优于铝,因此铜芯电线的载流量通常高于铝芯电线。例如,同样为2.5平方毫米的电线,铜芯线的载流量约为30安培,而铝芯线的载流量仅为16-20安培。

二、电线载流量的影响因素

(一)导线材料

铜的导电性能优于铝,因此铜芯电线的载流量通常高于铝芯电线。铜的电阻率较低,能够更有效地传导电流,减少能量损耗。

(二)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越高,电线的载流量越低。因为高温会加速电线的发热,降低其绝缘性能。例如,在高温环境中,电线的载流量可能会降低10%-20%。

(三)敷设方式

电线的敷设方式(如明敷、暗敷、穿管敷设等)也会影响其载流量。穿管敷设的电线散热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其载流量会比明敷时低。例如,穿管敷设的电线载流量可能会降低15%-25%。

(四)电压等级

电压越高,电线的载流量也会相应提高。例如,在380伏的三相系统中,电线的载流量会比在220伏的单相系统中更高。这是因为高电压下,电流的传输效率更高,电线的发热相对较少。

三、电线载流量

IEC 60364-5-523标准中有详细的,铜芯电线电缆载流量标准,以下为节选

参考敷设方式 具有相同载流量的其它敷设方式 表号及栏号
PVC绝缘 XLPE/EPR绝缘 成组降低系数
单回路额定值 环境温度系数 单回路额定值 环境温度系数
两芯 三芯 两芯 三芯
 

绝缘导线穿管敷设在绝缘墙内

A —多芯电缆直敷在绝缘墙内
—绝缘导线穿管敷设在封闭地沟内
—多芯电缆穿管敷设在绝缘墙内
52-C1 A栏 52-C3 A栏 52-D1 52-C2 A栏 52-C4 A栏 52-D1 52-E1
 

绝缘导线穿管敷设在墙上

B —绝缘导线敷设在墙上槽盒内
—绝缘导线穿管敷设在通风的楼板地沟内
绝缘导线、单芯或多芯电缆穿管或穿导管敷设在砌体内
52-C1 B栏 52-C3 B栏 52-D1 52-C2 B栏 52-C4 B栏 52-D1 52-E1
 

多芯电缆敷设在墙上

C 单芯电缆敷设在墙、楼板或天花板上
—多芯电缆直敷在砌体内
—多芯电缆敷设楼板上
—单芯电缆或多芯电缆敷设在开启或通风的地沟内
—多芯电缆在槽盒内或穿管敷设在空气中或触及砌体敷设[数值乘以0.8(注1)]
52-C1 C栏 52-C3 C栏 52-D1 52-C2 C栏 52-C4 C栏 52-D1 52-E1
 

多芯电缆敷设在地中导管内

D —单芯电缆敷设在地中导管内
—单芯或多芯电缆直埋在地中(注2)
52-C1 D栏 52-C3 D栏 52-D2 52-C2 D栏 52-C4 D栏 52-D2 52-E2及52-E3

方式A

1.电缆穿管敷设在绝缘墙内:

该墙由防风雨的外强皮、保温层和具有10W/m2K传热系数的木料或类似木料

的内墙皮组成。线管靠近内墙皮固定,但不一定触及。设想电缆的热量只通过内墙皮逸散。线管可以是金属的或是塑料的。

2.电缆直敷在绝缘墙内:

与项1相似,只是以多芯电缆代替线管。

方式B

3.线管敷设在墙面上:

固定线管,使线管与墙面之间的空隙小于线管直径的0.3倍。

方式C

4.电缆敷设在墙面上:

电缆的固定使电缆与墙面之间的空隙小于电缆直径的0.3倍。

5.电缆敷设在楼板或天花板面上:

与项4相似。电缆敷设在天花板上的额定值略小于(见表52-E1)敷设在墙上或楼板上的数值。

方式D

6.电缆直埋在地中:

电缆触及土壤敷设。表列载流量是指土壤热阻率为2.5K·m/W和埋深为0.7m。

7.电缆敷设在导管内:

电缆穿在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非金属导管内。表列载流量对应于土壤热阻率

为2.5K·m/W和埋深为0.7m。对于多芯电缆,如果电缆穿在金属管内,也可以使用这些额定值。

表52-C1按表52-B1中敷设方式的载流量(A)

按表52-B1中敷设方式的载流量(A)PVC绝缘/两根有载导体/铜

导体温度:70℃/环境温度:在空气中30℃,在地中20℃

导体标称截面积(mm2) 表52-B1的敷设方式
A B C D
1.0 11 13.5 15 17.5
1.5 14.5 17.5 19.5 22
2.5 19.5 24 26 29
4 26 32 35 38
6 34 41 46 47
10 46 57 63 63
16 61 76 85 81
25 80 101 112 104
35 99 125 138 125
50 119 151 168 148
70 151 192 213 183
95 182 232 258 216
120 210 269 299 246
150 240 - 344 278
185 273 - 392 312
240 320 - 461 360
300 367 - 530 407

表52-C2按表52-B1中敷设方式的载流量(A)

按表52-B1中敷设方式的载流量(A)XLPE或EPR绝缘/两根有载导体/铜

导体温度:90℃/环境温度:在空气中30℃,在地中20℃

导体标称截面积(mm2) 表52-B1的敷设方式
A B C D
1.0 15 18 19 21
1.5 19 23 24 26
2.5 26 31 33 34
4 35 42 45 44
6 45 54 58 56
10 61 74 80 73
16 81 100 107 95
25 106 133 138 121
35 131 164 171 146
50 158 198 210 173
70 200 254 269 213
95 241 306 328 252
120 278 354 382 287
150 318 - 441 324
185 362 - 506 363
240 424 - 599 419
300 486 - 693 474

表52-C3按表52-B1中敷设方式的载流量(A)

按表52-B1中敷设方式的载流量(A)PVC绝缘/三根有载导体/铜

导体温度:70℃/环境温度:在空气中30℃,在地中20℃

导体标称截面积(mm2) 表52-B1的敷设方式
A B C D
1 10.5 12 13.5 14.5
1.5 13 15.5 17.5 18
2.5 18 21 24 24
4 24 28 32 31
6 31 36 41 39
10 42 50 57 52
16 56 68 76 67
25 73 89 96 86
35 89 111 119 103
50 108 134 144 122
70 136 171 184 151
95 164 207 223 179
120 188 239 259 203
150 216 - 294 230
185 248 - 341 257
240 286 - 403 297
300 328 - 464 336

表52-C4按表52-B1中敷设方式的载流量(A)

按表52-B1中敷设方式的载流量(A)XLPE或EPR绝缘/三根有载导体/铜

导体温度:90℃/环境温度:在空气中30℃,在地中20℃

导体标称截面积(mm2) 表52-B1的敷设方式
A B C D
1 13.5 16 17 17.5
1.5 17 20 22 22
2.5 23 27 30 29
4 31 37 40 37
6 40 48 52 46
10 54 66 71 61
16 73 89 96 79
25 95 117 119 101
35 117 144 147 122
50 141 175 179 144
70 179 222 229 178
95 216 269 278 211
120 249 312 322 240
150 285 - 371 271
185 324 - 424 304
240 380 - 500 351
300 435 - 576 396

表52-D1空气中环境温度不等于30℃时的校正系数

空气中环境温度不等于30℃时的校正系数适用于在空气中敷设的电缆的载流量

环境温度(℃) 绝缘
PVC XLPE或EPR
10 1.22 1.15
15 1.17 1.12
20 1.12 1.08
25 1.06 1.04
35 0.94 0.96
40 0.87 0.91
45 0.79 0.87
50 0.71 0.82
55 0.61 0.76
60 0.5 0.71
65 - 0.65
70 - 0.58
75 - 0.5
80 - 0.41
85 - -
90 - -
95 - -

表52-D2地下环境温度不等于20℃时的校正系数

地中环境温度不等于20℃时的校正系数适用于在地中敷设的电缆的载流量

地中温度(℃) 绝缘
PVC XLPE或EPR
10 1.10 1.07
15 1.05 1.04
25 0.95 0.96
30 0.89 0.93
35 0.84 0.89
40 0.77 0.85
45 0.71 0.80
50 0.63 0.76
55 0.55 0.71
60 0.45 0.65
65 - 0.60
70 - 0.53
75 - 0.46
80 - 0.38

四、设备电流实用口诀与计算方法

(一)三相设备

1.口诀法

“容量除以千伏数,商乘系数点七六”。该口诀主要适用于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用于估算每千瓦对应的电流安数。

2.计算法

在日常负载计算中,我们需考虑不同类型负载的特性。对于电阻性负载,如电灯和冰箱,我们可以直接使用P=UI的公式进行计算;而对于电感性负载,如日光灯,则需引入功率因数cosф。

I = P / (U × √3× cosΦ)

  • I:电流(A)
  • P:功率(W)
  • U:电压(380V)
  • √3:三相正弦交流电的总功率为每相之和,而线电压是相电压的根号3倍,即U线=√3*U相
  • cosΦ:功率因素(一般取0.85)

每种电机系统均消耗两大功率,分别是真正的有功(单位:瓦)及电抗性的无功(单位:乏)。功率因数是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值。功率因数越高,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值就越大,系统运行则更有效率。

3.方法对比

以380伏的1kW三相电机电流为例

口诀法

I = 1000 / 380 * 0.67 ≈ 1.763。

计算法

I = P / (U × √3 × cosΦ) =1000 / (380 × 1.732 × 0.85) ≈ 1.7875

保守起见每千瓦需要2安培的电流。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快速估算三相电机的电流需求。

(二)单相设备电流估算口诀

公式与三相设备类似,只是需要去掉√3。即 I = P / (U × cosΦ)。且单相设备多为电阻性负载,cosΦ可取为1。

  • 单相220伏设备:每千瓦的电流约为4.5安培。
  • 单相380伏设备: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5安培。

五、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安全系数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选择的电线载流量应高于实际所需电流的一定比例,以确保安全。例如,如果计算出所需电流为20安培,建议选择载流量为30安培或更高的电线。这样可以为电线留出一定的安全余量,避免因电流波动或设备启动时的冲击电流导致电线过载。

(二)电压降

在长距离供电线路中,电压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电压降过大,会导致电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选择电线时,需要根据线路长度和负荷情况,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以控制电压降在允许范围内。一般来说,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5%。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 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

计算的电压降

△U=IR=56.98*0.206=11.72V

允许的电压降

5%U=0.05*380=19V

(三)多股线与单股线

多股线的载流量通常高于单股线,因为多股线的散热性能更好。在选择电线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线型。例如,在需要频繁弯曲或移动的场合,多股线更为合适。

(四)电线的敷设环境

电线的敷设环境也会影响其载流量。例如,在潮湿、高温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电线的绝缘性能会下降,载流量也会相应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具有更高耐候性和绝缘性能的电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